百度百科型选手/PPT选手:常见于各类创新竞赛、课程答辩,张口闭口一定是「人工智能」「神经网络」,上来一定要气压群雄,尽管对各类AI问题的进展没有任何了解,但是在他们这里,各种算法一定是封装好了,准确率100%,拿来就可以用(plug-and-play)的。什么文本情感分析做舆情监控啊,人脸识别智能面试啊,不在话下,章口就来。

博客型选手:大概率尝试过Andrew Ng的网课,但大概率没看下去,手里一定有一本Python深度学习,对原理不求甚解,数学公式大概都不想看,论文不想读,辗转各个博客网站希望找到一个好一点的解读;跑了一通实例代码,很有成就感,可能会在某个博客网站发布一篇博客,标题诸如《自然语言处理入门-XXX》,成功为网络贡献一篇与其他博客雷同率90%的文章,虽然文章名字像是一个系列,但是相信我,他大概率不会再发布同系列的文章了。

Github选手:常常和PPT选手合作,拿到需求,「人脸识别是吧?」,Github一搜,好多仓库,全克隆了再说;挑挑拣拣,调试了半天,依赖装完代码跑通了(没有error),任务完成,功德无量,接下来的任务交给其他队友!

AI+型选手(教师):传统方向出身,没有学过ML/DL,在AI兴起以后,把DL当万精油用,深度学习预测地震啊,深度学习验证软件啊...管它什么数据驱动不驱动,经费拿到手就行了。这类老师对AI的认知可能和PPT选手差不多,比学生多的本领就是写本子、打招呼了。带一个PPT选手加一个Github选手,基本上可以在各类创新竞赛/项目中拿到还不错的成绩。

名词流选手:行走的AI术语词典,讨论问题时就喜欢堆砌名词,但从不解释,故弄玄虚,让外行有一种「不明觉厉」的感觉,其实一些言论根本经不起推敲。

潮流型选手:走在AI潮流前列,除了最新的算法,其他的都是垃圾,「不加attention?你这算法不行!」,「2019年了,还用概率图模型?!」这类人对算法应用场景一无所知,对新算法的狂热程度堪比娱乐圈流量小生的疯狂粉丝们。

何去何从型选手:多半是半路出家,转行想做AI的,但是奈何基础弱,一心只想挣大钱,所以会很迷茫,于是到知乎抛下一个问题:「非cs科班可以学xxx吗?」「本人xx,应不应该xxx?」。奈何这类问题没有什么深度,基本得不到什么可以参考的回答。这类人问题不在没有基础,而在没有主见。

Last modification:December 17, 2019
如果觉得我的文章对你有用,可以打赏一瓶汽水钱嗷~